地下公共設施遍布全港,每日全天候支援廣大市民的日常生活需要。地下渠道系統錯綜複雜,維修與保養一直極具挑戰。有見及此,機電工程署(機電署)與香港中文大學(中大)電子工程系合作研發應用於沙井公共設施的嶄新無線通訊方案,並與渠務署及水務署緊密合作,以創新科技突破現有限制,應對挑戰,提升設施監測與保養工作效率。該方案更於去年年底成功取得專利。
一般而言,要在地下裝置建立無線通訊系統並非易事,信號電波需要穿透厚重的沙井蓋,將數據傳送至附近的基站,再通過無線網絡發放至操作人員手中的裝置,以進行分析。系統信號被沙井蓋阻擋會減弱,這點成為應用無線裝置管理地下設施的一項重大障礙。另一項主要挑戰是傳統的無線裝置耗電量大,經常需要人手換電,令管理成本相應增加。
機電署統籌的地下渠道無線通訊方案,由改善通訊網絡入手,採用中大研發的一種四臂螺旋天線(普遍應用於衛星通訊),結合政府物聯通的優勢,解決沙井蓋令信號減弱的問題,提升地下設施無線電通訊的效能,無線裝置的功耗同時亦得以減少,無需頻繁更換電池。新裝置在實驗室環境經過多次調節,並進行實地測試,天線效能更強,信號接收與發射的成功率亦相應提高。
這項創新方案旨在用於不同的地下公共設施,可應用於雨水排水道的水浸黑點及食水管道系統等。新研發的裝置可協助收集數據,接近實時監測設施狀況,監察設施是否如常運作及管道有否滲漏情況等,達至長期接近實時的監測,有助維護智慧城市的地下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