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

温室气体

温室气体是指大气中能够吸收和發出辐射与热量的气体, 这些过程亦是导致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大气层的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和氟化气体。当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时,部分热量会以红外线辐射的方式反射到大气层中。温室气体会吸收这部分的红外线辐射,从而把热量保留于大气层内。研究表示,从工业时代开始,因人类活动而造成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持续增加,于1970至2004年间,温室气体排放量便增加了70%。

全球温室气体排放

CO2(化石燃料) 57%; CO2(砍伐森林、生物质腐化等) 17%; CO2(其他) 3%; CH4 14%; N2O 8%; F-气体 1%.

2008年中国香港按类别的温室气体排放

發电66.7%; 运输17.5%; 其他燃料耗用6.8%; 废弃物5.1%; 工业过程3.8%; 农业0.1%;

一些温室气体是天然存在在大气层中,其他是人类活动所产生。以下简述了几种常见的温室气体。

  • 二氧化碳:很多人类活动都会排放二氧化碳,当中以化石燃料的燃烧过程产生最多,例如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来产生电力、驱动运输工具和运行工业生产设备等等。
  • 甲烷:很多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都会产生甲烷。据估计全球约一半以上的甲烷都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这些活动主要包括化石燃料的生产过程、农田耕作、燃烧生物质能(如木头)和堆填区的废物处理。
  • 氧化亚氮(N2O):大气层中氧化亚氮的含量与人类活动有密切的关係,其排放的主要来源有农业和工业的生产过程,及化石燃料和固体废弃物的燃烧。
  • 氟化气体:氟化气体与其他温室气体不同,因为它是唯一一种只会从人类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在生产及/或使用製冷剂、發泡剂、喷雾剂的过程中都会产生氟化气体。

京都议定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是一个集合国际间的努力以减轻全球暖化问题的约束性协议书。这份议定书于1997年12月11日在日本京都获得通过,因此命名为《京都议定书》。其订立的主要目的是为37个工业化国家和欧盟设立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

京都议定书要求工业化国家于第一阶段承诺期内(即2008至2012年),将国内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此外,京都议定书允许已發展国家透过积极参与發展中国家的减排专案来转移和获得碳排放权。

哥本哈根协议

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或称为哥本哈根峰会)已于2009年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通过2周的谈判,各国代表共同达成了3张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政治声明(哥本哈根协议),这使京都议定书(2012年到期)的后续方案计画宣告失败。这个联合声明指出为了要减少碳排放,全球平均温度的升幅不得超过2℃。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