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ff1

善用科技 保障港鐵自動梯使用者安全

近年,涉及乘客的鐵路事故中,部分與不當使用自動梯有關,例如攜帶大型物件、坐輪椅或推着嬰兒車使用自動梯。有見及此,鐵路科主動物色科技方案供香港鐵路有限公司(港鐵公司)採用,以免發生同類事故。鐵路科工程師區穎詩女士負責規管鐵路屋宇裝備,在促成落實有關方案擔當關鍵角色。
區女士表示,鐵路科於2019/20年度獲批科技統籌(整體撥款)項目下的撥款50萬港元進行有關項目。項目於2020年6月招標後,7月落實承辦商,並與港鐵公司達成協議,選定在彩虹站進行實地測試。彩虹站並非最繁忙的車站,可避免影響車站使用者,而且資料顯示,該站有不少乘客攜帶大型物件、單車或嬰兒車等。

在考慮技術方案時,區女士及其團隊曾就視頻分析、雷達、熱能探測攝錄機及光學雷達物體偵測等技術進行比較。有鑑於視頻分析涉及私隱問題,物體重疊時雷達影像會不夠準確,熱能探測又不能偵測沒有溫度的物體,而光學雷達物體偵測技術既能滿足全部技術要求,亦不會記錄容貌影像,避免引起私隱問題。故此,小組最終選用光學雷達物體偵測方案。

光學雷達物體偵測解決方案只需在天花安裝一個體積與閉路電視攝影機相若的獨立裝置,實時探測物體的三維點雲數據,便可準確偵測物體的體積和類別,甚至偵測人體的步速及步行路徑,以識別是否需要車站職員到場協助。另外,如有人攜帶過長的物件或金屬氣球進入車站範圍,裝置亦可立即察覺並通知車站職員阻止他們乘車。

當裝置偵測到攜帶大型物件或推著嬰兒車的人士入閘,便會發出廣播及投射特定的多媒體信息到目標人士前面的地面,提醒有關人士使用升降機。若目標人士不理會信息繼續走向自動梯,系統會在自動梯附近再次作出廣播,確保有關人士及附近的乘客都接收到安全使用自動梯的信息。

區女士指出:「該技術方案還可提供豐富的多維度數據,作其他營運用途,例如可收集人流數據,顯示哪個時段會有較多乘客攜帶大型物件,為制訂車站安全教育推廣策略提供參考數據,較以往單憑參考意外數據,可採取更積極主動的方式進行安全推廣。」

她亦指出:「方案更可用於設有自動梯的政府建築物,以便加強教育市民安全使用自動梯。由此可見,一個從保障鐵路乘客安全角度出發的創新方案,由機電署提出採用後,可衍生多種應用模式,讓社會不同層面受惠。」
staff2

深層清潔救護車

陳俊斌先生有11年維修保養救護車的經驗。疫情期間,他負責為救護車進行全面清潔消毒及維修保養工作,以保障救護人員及市民的安全。
在疫情下,為救護車進行維修保養屬高風險工作,但車輛工程分部的一級技術員陳俊斌先生並未因此卻步。他擁有11年維修保養救護車的經驗,也曾在機電工程署的車輛維修工場為其他政府車輛進行維修保養。

按照慣例,救護車會在進行維修保養前先接受清潔。陳先生說:「與垃圾車上明顯及容易清除的污漬不同,病毒微小得無法看見,因此清潔救護車比清潔垃圾收集車複雜許多。」作為救護車定期維修保養團隊的成員之一,陳先生在工作時會穿着全套個人防護裝備,使用消毒劑徹底清潔救護車車門、扶手和通風口,並在開始維修保養工作前更換空調過濾網。

陳先生解釋道:「如救護車曾接載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或疑似個案患者,我們會進行更嚴格徹底的清潔工作。」團隊會先為空調系統更換過濾網,再啓動放置在救護車車內的臭氧裝置,並關上所有車門消毒約90分鐘,讓裝置釋出濃度充足的臭氧,為救護車徹底消毒,殺滅隱藏在空調系統中的細菌和病毒。完成後,團隊會打開車門,讓臭氧徹底消散後,才進行維修保養工作。

近日團隊還採用了「預防性零部件更換計劃」,提早更換特定零件和組件,進一步避免救護車故障。

陳先生於2007年參加機電署的技術員訓練計劃。由於現時的工作涉及救護車,他非常重視個人防護,並嚴格遵守所有衞生指引。他說:「這樣不但可以保護自己,更可保障家人和同事的安全。」
staff3

善用機電知識控制感染

為減輕疫情對香港醫療系統的壓力,高級工程師鄭淑芳女士(左四)及施培康先生(右四)與他們的團隊成員,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機電設備提供各項技術支援、測試及調校服務,竭盡全力協助醫院投入運作。
2020年年初,2019冠狀病毒病持續爆發,為本港醫療系統帶來巨大壓力。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於2020年7月向中央政府請求協助,在赤鱲角迅速建設臨時醫院。這所新建的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整座設施均以組裝合成建築法建造。

憑藉處理負壓病房的豐富經驗,衞生工程部高級工程師鄭淑芳女士和施培康先生與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同事組成團隊,應發展局邀請就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內有關機電系統設施的設計、安裝及測調提供技術支援,務使香港感染控制中心各系統更加穩定可靠及便於維修。有關工程於2020年9月展開,在同年11月起進行測試和校驗。政府原訂目標是在2021年2月26日接收第一批病人,最終亦順利達標。

鄭女士說:「最緊凑的時間是在2021年1月。期間,我們與承辦商日以繼夜測調各種機電系統和設備,最終成功同步完成安裝、測試和調校工作。為免影響日間的安裝工作,部分測調均在晚上六時後才可進行。」

施先生憶述團隊在1月下旬的一星期內密集地進行兩項綜合測試,涵蓋多種機電系統,包括通風系統、緊急發電機、電力供應、消防系統和升降機。由於測試相當複雜,營運基金共調派逾40位同事參與相關工作。有關綜合測試能驗證各機電系統能否正常運作,以確保香港感染控制中心日後能暢順運作。

對於能夠參與這個項目,團隊成員均感到非常榮幸。鄭女士和施先生衷心感謝團隊各位成員為項目主動多走一步,竭誠盡責,最終在非常短時間內能如期完成項目。
staff4

落實人性化規管措施 保障機械化泊車系統運作安全

為紓緩泊車位短缺的情況,政府積極推動機械化泊車系統(泊車系統)。機電工程署為配合相關政策,於2020年6月出版《設置機械化泊車系統的指引》(《指引》),詳述設置泊車系統時的考慮因素,以及在設計、安裝、操作和維修保養方面的規管措施,協助項目倡議者推展泊車系統。
一般法例部(一)工程師張文晉先生於2019年年底加入機電署後,一直負責統籌有關規管和便利泊車系統發展的工作。

機械式泊車系統受《升降機及自動梯條例》(第618章)(《條例》)規管。《指引》列出五類較常見的泊車系統種類,分別為垂直升降及橫向滑動系統、塔式升降機系統、旋轉式轉盤系統、拼合堆疊系統以及圓形竪井系統。由於泊車系統設計種類繁多,《指引》不能盡錄有關設計要求,因此,我們說明規管原則,例如指定設計應以歐盟標準EN 14010為基礎,並指出常見風險及緩減風險的措施,給予業界研究裝設不同泊車系統的空間。

《指引》出版後,張先生和其團隊向運輸處及各廠商和承辦商,就本港各區六個籌備中的泊車系統先導計劃及其他私營泊車系統項目,說明規管原則和提供技術意見。各方對機電署的積極態度均表示讚賞。

與其中一名承辦商討論後,張先生發現數年前部分商業建築物引入一款可上下及左右移動的兩層拼合堆疊泊車系統,但有關負責人沒有為系統申請准用證。張先生就此向律政司徵詢法律意見,其後獲回覆指這類泊車系統亦受《條例》規管。

張先生說:「我們為負責人和承辦商制訂全面方案,以把這類泊車系統規範化。確認有關承辦商的能力符合相關條件後,我們建議他們申請成為註冊升降機承辦商,以合法地為泊車系統進行工程。在接獲律政司回覆後,我們指示有關負責人暫停這類泊車系統的機械操作,同時我們採用人性化的方式處理事件,准許使用系統的下層泊車位,以盡量減少對使用者和負責人的影響。我們亦為承辦商提供技術建議,並迅速安排檢查,以盡早簽發准用證,讓該類泊車系統盡快恢復運作。事實上,這類泊車系統大致安全,但須加裝緊急煞停按鈕等必要的安全裝置,才符合現時的安全標準。」全港約有60個同類型泊車系統,而在我們展開上述工作期間,每個系統中約有10個車位須暫時停用。張先生和他的團隊協力積極跟進,現時已有超過30個同類型泊車系統獲簽發准用證並恢復運作。

張先生表示:「香港地少車多,利用創新科技開發機械化泊車系統,可善用停車場的空間。我們提供政策支援及技術監督,以確保這類系統安全,同時促進把新科技引入本港。能為這方面的發展出一分力,我感到非常自豪。」
staff5

節慶活動安排得當 妥善保障公眾健康

數碼科技部團隊為2021年年花銷售點設計及安裝中央人流監察系統。儘管面對技術問題兼且準備時間緊迫,有關人員成功克服挑戰,展現出色的團隊精神。
今年年初,營運基金為全港15個年花銷售點安裝以雲端系統為基礎的中央人流監察系統。我們的團隊作出適切安排,讓市民在疫情期間仍能參加這個傳統節慶活動,團隊成員一致同意這次服務「經驗難逢,十分愉快」。在為期六天的活動中,各銷售點秩序井然,共接待訪客約87萬人次。

在2021年年初疫情反覆,當政府最終決定舉辦年花銷售活動時,營運基金只有兩個星期時間為活動作準備。我們的其中一項主要任務是控制人流,減低病毒傳播風險。數碼科技部高級工程師陳賀賢先生帶領團隊,設計和部署人流監察、輪候及派籌系統。有關系統以雲端為基礎,並使用政府物聯通網絡及4G網絡。陳先生說:「由於我們從未把人流監察系統應用於年宵花市,因此必須迅速靈活地解決多項技術問題。」猶幸數碼科技部快速動員超過160名同事進行相關工作,包括系統設計、採購、現場操作、後勤資訊科技支援及整體工程監察,讓計劃順利推進。

團隊於各年花銷售點的各個出入口裝設三套採用不同技術的傳感器。以雲端計算場內人流數據後,顯示屏會即時顯示紅、黃或綠色燈號。當紅燈亮起時,會場會暫停讓訪客入場。

數碼科技部團隊的另一位高級工程師陳斯諾先生則談到其他運作上的挑戰,例如由於天氣惡劣,曾有安裝了傳感器的水馬被強風吹倒。他說:「同事必須馬上重新安裝和測試傳感器,確保系統恢復正常運作。」

團隊的一位工程師黃偉達先生表示,是次活動「匯聚了營運基金數代的資訊科技專才,承傳了我們竭盡所能服務市民的傳統。」陳賀賢先生總結指,這次活動證明了人流監察系統和政府物聯通網絡均能有效地於戶外應用,也讓團隊比較三種傳感器技術的成效,對營運基金的未來工作意義重大。
staff6

改善室內通風 保障市民健康

疫情期間,綜合工程部高級工程師葉學山先生(左)和市政工程部工程師梁志滔先生(右)與他們的團隊,致力檢查不同感染羣組曾經所處場所的通風系統,並提供詳細的改善建議。能參與抗疫工作,為客戶提供支援,他倆感到非常自豪。
年內,本港多間安老院舍、健身室和食肆先後出現2019冠狀病毒病感染羣組。營運基金就改善有關場所的通風狀況,為客戶部門提供技術意見和支援。

為協助社會福利署和衞生防護中心,綜合工程部高級工程師葉學山先生和其團隊,聯同政府顧問袁國勇教授視察爆發疫情的安老院,並檢查有關場所的通風系統。葉先生說:「為評估通風不足會否促使病毒傳播,我們檢視了當時的通風系統數據,檢查設備是否正常運作,並進行煙霧測試,模擬空氣流向和流量。」經參考國際標準後,團隊建議,安老院舍的換氣量應達到每小時至少六次。2020年12月,機電署發布有關安老院舍保持良好通風的指引及要訣。

2021年3月,葉先生獲委派調查「健身室羣組」。他的團隊協助量度和評估涉事健身室的通風效能,並建議全港健身室的換氣量應達到每小時至少六次。

提供堂食的餐飲處所同樣容易爆發疫症,2021年2月底K11人文購物藝術館的一間食肆出現感染羣組便是一例。2021年3月初,市政工程部工程師梁志滔先生獲派聯同袁教授及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協助食物環境衞生署評估該食肆的通風系統。政府同月發布指示,要求所有提供堂食的餐飲處所在2021年4月30日或之前,須確保其換氣量已達每小時至少六次或安裝空氣淨化設備。梁先生和他的團隊隨即展開兩項工作,包括制訂技術指引,闡述每小時換氣量的計算和量度方法,以及提供可作替代方案的空氣淨化機型號清單。

梁先生說:「我們與餐飲業和酒店業代表會面,協助業界了解和遵從每小時換氣量的要求。我們亦以大量時間評估和審視數百個由供應商提交的資料,最終擬定空氣淨化機型號清單,供餐飲處所的負責人使用。」

能在抗疫關鍵時刻出一分力,葉先生和梁先生都感到很高興。他們感謝前線同事,即使現場環境可能已受病毒感染,他們仍然無畏無懼,竭誠完成工作。
staff7

第一所智慧監獄的幕後功臣

同屬保安及車輛工程部的工程師劉宏業先生及許詠然女士積極協助懲教署建設智慧監獄。他們表示,創新科技對懲教院所提升運作效率及保安水平方面有巨大潛力,將協助智慧監獄的發展邁出一大步。
對保安及車輛工程部的青年工程師劉宏業先生和許詠然女士來說,過去一年尤其充實。他們為協助懲教署建設智慧監獄,開發了多項數碼技術方案,而全港第一所智慧監獄 — 大潭峽懲教所為本港智慧監獄的發展開拓新里程。

許女士和劉先生近年積極參與懲教署發展智慧監獄方案的工作,通過應用獲獎的創科解決方案,提升懲教署的運作效率,推動以人性化的方式管理在囚人士。

劉先生特別提到大潭峽懲教所的影像分析及監察系統和綜合智能通訊系統。這套最新的影像分析及監察系統汲取了以往寶貴的測試經驗,運用優化的電腦演算法和火柴人視像分析法,識別幾種異常情況,包括打架、聚集、攀爬等。如發生任何一種情況,系統會即時通知懲教人員採取行動保護在囚人士。至於綜合智能通訊系統,許女士解釋說:「該系統能讓在囚人士使用個人登入密碼和電話卡,在電話亭自行撥打電話。系統使用生物識別和相關技術,支援所有通訊保安措施。在囚人士不需要懲教人員在場才能撥打電話,可讓署方騰出寶貴的人力資源,執行其他職務。」

至於大潭峽懲教所的其他優化創科方案,包括應用解像度更高的閉路電視鏡頭,以支援影像分析及監察系統的影像分析功能,以及為新一代智慧手帶選取更合適的用料。如在囚人士心跳偏離正常標準或他們進入禁區,經優化的智慧手帶會向懲教人員發出警報。劉先生和許女士都認為人工智能在智慧監獄發展方面有巨大潛力,而在汲取實際測試經驗後再持續調整創科方案也很重要。
staff8

靈活支援普及社區檢測和疫苗接種工作

工程師李潔珍女士帶領團隊,支援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臨時氣膜實驗室的電力供應服務。團隊與各部門聯繫合作,運用豐富經驗和專業知識,在極短時間內重新配置場內的掣櫃。
市政工程部工程師李潔珍女士帶領機電工程營運基金團隊,支援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臨時氣膜實驗室。她負責的任務與其他抗疫工作一樣,必須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爭分奪秒,快速完成任務。

2020年8月初,李女士接獲通知,為配合政府計劃於9月1日推出的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她的團隊需在不足兩個星期內改動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的電力系統,以提供足夠電力支援館內16個臨時加置的氣膜實驗室運作。

李女士憶述:「由於時間緊迫,我們的工作必須快而準。」除改動電力裝置外,團隊亦需要馬上檢查體育館的通風系統,以確保適合實驗室的運作。另外,團隊又要為所有選定為普及社區檢測計劃的場地進行通風評估,並分析每個場地是否適合用作為檢測中心。由於項目緊迫,團隊只用了短短三天時間,即由8月18日至20日,走訪和評估了200多個選定場地。9月1日至14日普及社區檢測計劃開展期間,團隊持續監察全部141個社區檢測中心的供電和通風系統,並提供故障檢修服務。

及後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也成為政府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接種計劃的其中一個接種場地,自2021年1月下旬開始,李女士的團隊與其他政府部門和醫院管理局展開籌備工作,設計適合各個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圖則、人流方向,以至電力供應和線路安排。中山紀念公園體育館是最早改裝完成的社區疫苗接種中心,其設置安排亦成為其他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參考範本。

李女士感謝所有團隊成員辛勤工作。她說:「我們學會如何有效進行協調工作,又認識了其他部門和政策局的同事,在疫情下為社區提供支援,工作愉快而且別具意義。」
staff9

為先進的驗車大樓做好準備

高級工程師李雨華先生表示,熟悉驗車流程對新車輛檢驗綜合大樓(驗車大樓)項目的準備工作十分重要,所以他安排團隊成員接受專業的驗車工作培訓,確保驗車大樓落成後能暢順運作。
青衣多層車輛檢驗綜合大樓(驗車大樓)第一期將於2021年4月啓用,標誌運輸署邁進新里程。驗車大樓全面投入運作後,將取代運輸署現有三個政府驗車中心。

邊境及運輸工程部高級工程師李雨華先生於2018年開始參與該項目,當時團隊面對的首項挑戰,就是要在短時間內熟習驗車流程。李先生需要確保團隊成員透過向運輸署驗車主任和工作人員了解,認識不同車種的驗車流程,又安排中國內地製造商的專家為團隊的同事提供培訓,以便他們更深入了解驗車工作。

驗車大樓是本港首幢多層綜合車輛檢驗大樓,配備全面的先進設備。大樓由一座樓高七層的辦公大樓和三層驗車大堂組成,共設有30條驗車線和檢驗不同類型車輛的輔屬設施。驗車設備和電子系統的設計採用了建築信息模擬技術,可提供詳細的數碼記錄,方便日後進行數據分析,有助提升各系統的維修保養工作。

李先生解釋說:「驗車大樓大部分系統均採用最先進的技術,因此測試需時。」舉例來說,驗車大樓設有為雙層巴士進行安全測試的傾斜測試台,以及其他輔屬設施為車輛進行測試。車輛必須接受測試證明運作安全,才獲批在路上行駛。

李先生說:「我們訂立了極高的測試標準,亦會密切監察系統,讓運輸署人員及其客戶體驗順暢的驗車流程。」行文之際,大樓地下和一樓的驗車線已投入服務,而二樓的設備測試也進展順利,預備今年稍後正式啓用。李先生總結說:「驗車大樓是大型項目,亦帶來獨特的挑戰。我們很高興能跟客戶一起解決難題。」
staff10

升降機預測保養金獎方案

機電署光纖傳感升降機監測系統的設計及研發團隊,致力開發升降機預測保養技術,工程師梁建峰先生(右一)為成員之一。該系統贏得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
綜合工程部工程師梁建峰先生時常有個想法,如果能找到一個準確預測和預防升降機故障的方案,必定很棒。他負責營運基金各客戶大樓和場地3000多部升降機的維修保養的工作,所以十分明白這樣一個解決方案,可為他的團隊、升降機維修業、物管經理以至廣大市民帶來極大裨益。

2019年,梁先生的團隊開始研究運用光纖技術開發創新科技方案。團隊利用光纖光柵傳感器和電子傳感器,收集升降機主要組件的實時數據。

「這項技術讓我們能夠在升降機運行期間,實時監察組件的狀況,並識別運行模式。使用人工智能技術分析數據,從而預測故障,便能在最佳時機,即故障發生之前,進行適當的維修保養工作。」

實時升降機預測保養系統屬非侵入式系統,由營運基金與本地初創公司共同研發,並在享譽全球的2021年日內瓦國際發明展獲得金獎。梁先生指出,這也是本港首次將光纖傳感技術應用於升降機維修保養工作。該系統於2019年年底首次在四部政府升降機試用,其後更在不同政府場地共十部升降機試用。

談及遇到的挑戰,梁先生憶述項目研發初期,最大困難是選定可準確預測故障的主要升降機組件。經過多次測試後,團隊終於確定牽引摩打、制動臂、鋼纜和升降機門是安裝傳感器的最佳位置。機電署現已為該系統制訂標準化設計,並陸續與業界分享。
staff11

當仁不讓 引入新智能檢測工具 優化氣體喉管監察和安全水平

氣體標準事務處工程師梁淑茵女士及其團隊,積極引入激光甲烷檢測儀,以優化現行檢測氣體喉管洩漏的工作,體現在疫情下借助創新科技工具,優化監察氣體喉管狀況和安全水平的工作。
現時香港約有17000幢住宅大廈使用煤氣,共裝設約70000多條煤氣立管。為這些室外立管進行氣體洩漏檢測是一項非常艱巨的任務。以往的應對方法是從煤氣喉管附近的住宅單位取道,或從窗口伸出檢測儀進行近距離檢測。若遇到天井或難以到達的位置,甚至要搭棚處理。

為提升煤氣喉管的監察和安全水平,機電署於2020年10月引入激光甲烷檢測儀,並優化裝置的設備,加入三腳架穩定儀器,配置長距離鏡頭,以遙距目測煤氣喉管狀況。

梁女士解釋說:「香港大廈密集,以往我們的督察要為室外煤氣立管進行洩漏檢測有一定的困難及限制。現在連我也可以輕易地使用這部只有手電筒大小的激光甲烷檢測儀,有需要時遠距離為室外煤氣喉管進行洩漏檢測。在疫情期間,能減少進入大廈單位的需要,利便巿民的同時,更能提升氣體安全規管工作的效率。引入檢測儀後,我們無需與戶主預約進入單位,省時方便,可快速進行氣體事故調查工作,第一時間確認現場氣體喉管的安全狀況。」

氣體標準事務處團隊一向積極推動運用創新科技,並鼓勵業界共同利用智能科技工具優化氣體安全工作。梁女士說:「我們與香港中華煤氣有限公司(煤氣公司)在科技應用上保持緊密的聯繫和協作,並於2021年4月與煤氣公司成立創新及科技工作小組,通過舉行定期會議,並配合日常交流,互相分享使用創新科技的經驗及資訊,利用創新科技監察氣體設施的安全運作,以提升氣體安全水平。」

機電署作為香港的氣體安全監督,致力運用我們的專業知識為公眾保障氣體安全。梁女士說:「自2015年加入機電署參與氣體安全的規管及宣傳工作以來,通過日常工作深刻體會到機電署如何發揮其專業及促成者的角色,推廣氣體安全。我們會與業界與時並進,攜手運用最新的智能科技,提升香港的氣體安全水平。未來,我們亦會繼續研究運用創新科技工具,例如採用大數據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統,作為持續監測大廈氣體喉管安全狀況的基礎。」
staff12

同心協力 建造感染控制醫院

在2020年9至10月期間,香港正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第三波疫情。在中央政府支持下,香港特區政府在亞洲國際博覽館旁開始興建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並採用組裝合成建築技術進行有關工程,務求該設施在四個月內極速建成,以提供816張負氣壓病牀應付抗疫的醫療服務需要。多個政府部門緊密合作,進行這個關鍵項目的工作。機電署工程師莫肇堅先生代表能源效益事務處擔任個案主任,以確保有關項目符合《建築物能源效益條例》的規定,並配合同步設計、建造和驗收的目標。
他說:「為符合法例要求,北大嶼山醫院香港感染控制中心的審批工作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為首階段聲明,是確保擬建建築物的規劃及設計已納入適當的設計規定,而有關規定不低於《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指明設計標準及規定。第二部分為次階段聲明,是在建築物入伙後審核屋宇裝備裝置已按照《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標準和相關規定設計、裝設及完成。我們亦進行實地巡查,以確保有關裝置符合規定。」

莫先生深知項目的迫切性,而由於組裝合成建築組件在中國內地生產,因此須從開始時便確保工作做得正確,以免出錯而須修補,這點非常重要。在初期階段,他便與各方就所有重要事項進行溝通,並預先與建築署緊密合作。他說:「當我們知道項目團隊對能源效益設計方面有疑問,我們即時與建築署、承建商和註冊能源效益評核人舉行會議,就獲提供的設計圖則進行討論。我們希望在初期階段能盡快進行準備工作和評估程序。我們就設計規劃進行討論,以確定組件裝置在設計階段已充分考慮相關法例要求。」

他解釋:「我們根據過往的評估經驗,指出容易出錯的地方,例如風櫃內風扇的電動機效率、製冷劑喉管的隔熱材料厚度要求等。我們預先提醒承建商注意這些地方,以及確保他們的工作從開始時便絕對不能出錯。否則,當組件運送到香港後才發現有問題,便須進行拆除及糾正,浪費寶貴時間。此外,我們強調照明裝置的照明功率密度不應超過最高許可值,而不常被佔用的空間(例如走廊)應安裝自動照明控制系統。」

約四個月後,項目於2021年1月進入完成階段。莫先生立即安排督察走遍六座樓高兩層的病房大樓及一座醫療中心進行巡查和拍照存檔。他們檢查現場裝置是否符合法例要求和相關標準,例如照明功率密度是否與提交的設計圖則相符、冷氣機效能系數是否達致《建築物能源效益守則》的標準等。

莫先生說:「建造這所醫院是社會責任,有助應對當時的嚴峻疫情。在項目的短片中,我們看到工人日以繼夜趕工,組裝合成建築組件最終運抵香港等場面,回想起項目團隊在過程中付出的努力。能夠參與項目,出一分力,讓計劃成真,實在十分感動。」
staff13

挺身而出 五度參與抗疫行動

2020年疫情來襲,抗疫工作一浪接一浪,政府需要不時從各部門借調人手,執行一些無先例可循的抗疫任務。每次出現這類任務,一般法例部總技術主任伍偉良先生都會挺身而出,面對抗疫的種種挑戰,即使是摸着石頭過河,依然能靠歷練將指派的任務處理得頭頭是道,為業界、市民和機電署的同事帶來一點方便。
自2020年開始,伍先生已參與五次與抗疫有關的任務。第一次是在2020年8月為升降機及自動梯行業從業員特定羣組安排2019冠狀病毒病檢測。極速完成招標工作及與業界溝通後,向業界從業員派發約7100個檢測套裝,為經常要到不同地區進行維修保養升降機及自動梯的業界從業員,提供便捷的免費病毒檢測服務。

第二次是2021年1月23及24日政府首次在佐敦劃定「指定區域」,在一個周末內為指定區域的人士安排進行強制檢測。他說:「身為公務員,這次行動身先士卒,帶領一般法例部的15位同事分成兩組,分別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參與行動。」這次有來自16個政府部門共約3000名公務員參與行動,積極配合民政事務總署(民政總署)執行各項工作,包括派發物資、進行街道巡邏、人流管制及上樓張貼告示等。「當時曾有不良於行的長者,難以下樓到大廈大堂領取物資,我們就按照民政總署同事的指示把物資送上門。」大家總結了是次行動的經驗,為日後同類行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第三次任務是支援社區疫苗接種中心的運作。自2021年3月開始,機電署共52位同事分成兩組一同管理上水龍琛路體育館疫苗接種中心的運作,兩組同事每日輪流在該接種中心當值12.5小時,為預約接種的市民登記;核實預約、身分及所選擇接種的疫苗類別等資料;以及管理排隊秩序,務求縮短市民在室外日曬雨淋的排隊時間,並為醫護團隊安排補充針管、手套等消耗品供應等。伍先生在接種中心擔任助理中心主任,協助統籌中心的運作以及與醫護團隊溝通。在4月當值期間,他需要由柴灣住所長途跋涉到上水,高峰期更連續三日每日當值12.5小時。直至5月政府落實聘用旅遊業從業員接手接種中心的工作後,伍先生及其團隊才功成身退。他表示:「今次任務除了協助抗疫,亦有一個意外收穫,就是有來自不同組別的同事到接種中心工作,其間認識了一些其他部別的同事,大家關係更密切,有助促進日後工作上的合作。」

第四項抗疫任務是在5月下旬統籌為未接種疫苗的機電署特定組別的政府僱員,進行每兩星期一次病毒檢測。部門於指定日期在九龍灣總部、港島及新界的指定地點以「朝桁晚拆」方式設立臨時檢測中心,由承辦商在現場為同事進行鼻咽拭子檢測。「一些在前線工作的同事,為各公共醫療衞生場所、檢疫中心及救護車提供操作、維修或保養服務;或進行與公眾有頻繁接觸的工作,包括執行機電安全等工作,都面對一定的健康風險。早期參與的抗疫工作旨在協助市民,而今次的行動則為同事帶來方便,可減少同事在社區檢測中心登記及輪候的時間,當然義不容辭參與。」

接着第五項與抗疫有關的任務是於6月中在九龍灣總部為所有機電署同事和合約承辦商僱員及其家屬,統籌及安排接種疫苗外展計劃。團隊經問卷收集意見後,替有意在同一天接種同一類別疫苗的人士登記,並聯絡公務員事務局預留有關醫護人員,為部門同事及其家屬接種疫苗。

「抗疫工作富挑戰性而且非常有意義。作為公務員或一名普通市民的身分,能參與抗疫工作實在榮幸。希望疫情盡快完結,好讓社會及香港人的生活能早日重回正常。」伍先生說。
staff14

當仁不讓 參與突擊抗疫行動

2021年1月23日,政府首度引用《預防及控制疾病(對若干人士強制檢測)規例》,在油麻地及佐敦劃出「指定區域」,有關區域內的居民須在兩天內在現場接受2019冠狀病毒病強制檢測。電力法例部高級電氣督察鄧偉雄先生雖然未知行動詳情,亦勇於響應署方發出的招募,參與這次史無前例的抗疫行動。
其實,在此行動之前,當政府在2020年9月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時,鄧先生亦已響應部門的呼籲,參與支援有關計劃,到堅尼地城一個社區檢測中心擔任副站長。在當值的十天期間,他每日朝八晚八帶領團隊工作,負責接待公眾、編製更表、管理物資、補充資源和支援醫護人員等職務,務使中心運作暢順,以及讓市民於最短時間內完成檢測,盡量減低對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他完全認同若要抗疫成功,人人有責,大家都要盡一己之力。

在「指定區域」檢測行動期間,義工須在星期六和星期日分早晚兩更工作,在指定的地點當值,協助解答居民的查詢、管理排隊秩序、解釋檢測過程、支援民政事務處運送包裝和分發物資等。鄧先生於日間在指定區域兩個檢測點的分流路口當值,引導居民到正確的檢測位置。

由於事出突然,行動期間居民難免會有怨言,埋怨物資供應不足和指示不清晰;亦有居民要求進出「受限區域」。鄧先生說:「我在當值期間,有一名90歲長者要求回到其在受限區域內的店鋪,處理事情後離開。我耐心地向他解釋,如他進入受限區域,便須停留在區內直至行動完結為止。至於居民對物資供應的投訴,我們向市民解釋,表示必須有序地先平均分配有限物資,若市民稍後需要補充,隨後可再提出要求。」

前線人員往往首當其衝,承受市民的不滿。身為高級電氣督察,鄧先生的日常職務包括帶領團隊面對公眾、處理投訴、巡查和解釋電力法例要求等。根據其工作經驗,他知道細心聆聽市民的訴求和作出相應回應,實為重要。當他們冷靜下來之後,自然會了解行動的真正目的和作用。

在行動中,他亦盡力為其他同事解決問題,例如協助民政事務處的同事找來電池燈於晚上作照明之用。此外,他及其團隊被派往不同區域,須到無升降機的舊樓內,逐層尋找無人應門的單位及張貼強制檢測告示。有關工作在數小時內完成,充分展現出色團隊合作精神。

抗疫工作必然有風險和辛酸,例如穿上個人防護裝備後如廁都有一定的不便。雖然如此,鄧先生跟其他公務員義工一樣,本著能屈能伸、當仁不讓的精神,盡心為香港的抗疫工作默默地付出。他和其他機電署義工這次行動貢獻良多,除了得到部門嘉許,亦獲得民政事務處同事的讚賞及感謝。
staff15

傳承經驗 統領區域能源效益交流

機電署前助理署長黃奕進先生在其職業生涯中參與過多項與能源有關的工作,任職機電署26年間,曾帶領多項與節能和減碳有關的工作,包括參與制訂和推行強制性能源效益標籤計劃,出任助理署長執掌電力及能源效益科,代表香港擔任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效益及節能專家小組的主席等,一直不遺餘力推動減緩氣候變化和提升能源效益的工作。
2020年6月離開全職崗位後,黃先生退而不休,繼續履行新任務,擔任機電署首席能源效益顧問,並於2021年5月獲亞太經合組織能源效益及節能專家小組通過,連任專家小組主席一職,任期兩年。

在上一屆主席任期內,黃先生於2019年9月主持在菲律賓舉行的專家小組第54次會議,以及代表專家小組出席能源工作組第57和58次會議匯報工作進度。隨後的能源工作組會議、專家小組會議及相關研討會因全球疫情跨境往來暫停而改以視像方式舉行。縱使過去一年多,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為全球帶來嚴峻的考驗,專家小組各經濟體成員的參與熱誠不減,大家一直就能源效益及節能的最新工作進行線上交流,保持緊密聯繫,並分享各自的心得,促進經濟體成員互勵互勉提升各自的能源效益,力求達致以2005年為基準年計算,於2035年把亞太地區的總能源強度減少45%的目標。

同時,黃先生亦以專家小組主席的身分,積極與國際組織建立聯繫,並致力推動能源效益及節能方面緊密合作。他表示:「亞太經合組織成員經濟體的能源需求佔全球六成。《巴黎協定》的長期目標是在2050年前實現將全球氣溫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之內。若要達到這個目標,全球的經濟體必須加強溝通,每個經濟體的力量都同樣重要。」

政府亦高度重視氣候變化,研究各種減碳措施,包括探索不同低碳能源和減碳技術、提高新建和現有建築物的能源效益、推動新能源車輛和綠色運輸,以及興建大型轉廢為能設施等。香港特區政府已於2020年《施政報告》宣布,致力爭取於2050年前實現碳中和,為進一步深度減碳定下基礎。

黃先生感恩在過去兩年擔任專家小組主席期間,機電署可通過專家小組的平台積極地發表報告,分享通過區域供冷系統和現有建築物重新校驗以提升能源效益的工作成效和心得,達致經濟體成員之間互相鼓勵、提升社會能源效益的作用。

黃先生表示:「在未來兩年的主席任期內,期望與國際組織加強溝通,提供更多的國際經驗和做法讓專家小組成員參考,並在疫情後推動經濟復甦的工作中,加入綠色概念。專家小組成員可探討如何在能源效益及節能的範疇,製造就業機會,支援經濟復甦。期望在互相鼓勵及推動下,經濟體成員能在各項目中結合有關能源效益和可再生能源的策略和措施,致力達致能源工作組兩大能源目標,即以2005年為基準年,在2035年前將亞太地區的總能源強度減少45%;以及在2030年前使亞太地區可再生能源發電量在地區能源結構中較2010年增加一倍。」

退休後,黃先生注重平衡工作與生活,更多時間與家人及朋友相聚之餘,仍會繼續機電署和亞太經合組織的能源效益工作,傾囊傳授其寶貴經驗。
staff16

不辭勞苦 為車輛維修業界安排抗疫資助

疫情期間市民減少出行,用車量銳減,導致車輛維修業界亦大受影響,收入大減三至五成。機電署車輛維修註冊組(註冊組)察覺業界受到疫情嚴重影響,馬上向運輸及房屋局提交報告反映業界困境。最後,車輛維修工場獲納入為防疫抗疫基金支援的行業之一。註冊組亦極速地在四個月內完成相關申請的審批工作並發放資助。註冊組的工程師邱芝瑩女士是該計劃的骨幹成員之一。
邱女士表示,註冊組負責車輛維修技工自願註冊計劃和車輛維修工場自願註冊計劃的推廣、日常管理和運作,每年平均處理大約4,000宗註冊申請。眼見業界在疫情初期要艱苦經營,署長與註冊組成員於是主動為業界爭取防疫抗疫基金資助。成功爭取把車輛維修工場納入防疫抗疫基金2.0的資助計劃後,全組上下20位工作人員隨即與時間競賽,即使期間註冊組同事需按政府規定在家工作,依然日以繼夜為業界處理申請。

她憶述,當時估計香港約有2800間車輛維修工場,當中約2050間為註冊車輛維修工場,所以註冊組最初預計會收到2700份申請,而最終申請數目多達3134份,其中約有1550份申請來自未有在計劃下註冊的工場。因此就該批工場需要多做資料核實和資格審查的工作,以確認該類申請者是否具備相關的申請條件。

「為未註冊的工場進行確認和審批的工作相當繁複,例如,填寫地址的方式五花八門,很多工場位於新界偏遠的棕地,在同一地段可能有多個商業登記,我們要花很多功夫調查和核實,確保沒有重複的申請。」她說。

由於車輛維修業界普遍不採用以電子方式提交申請,註冊計劃一直配合業界沿用紙本申請。「為方便處理防疫抗疫基金申請,加上考慮到新型冠狀病毒病的傳播風險和在家工作的局限性,我們決定由零開始建立一個全新的網上系統,以接受資助申請,並在機電行業通流動應用程式加入申請功能。我們慶幸獲得營運基金資訊科技策略支援分部同事的積極協助,讓我們能在短時間內招標,並安排承辦商在一個月內建立系統。」她詳述。

系統以簡單為原則。申請人只需提交工場的名稱、位置及商業登記資料等。系統附有拍攝功能,方便申請人以拍照方式提交相關申請文件和工場照片以資證明。「我們亦在短時間內製作了一段視頻,解釋每個申請步驟和需要提交的文件。在家工作期間,更要為一些家中沒有電腦設備的同事安排電腦及通訊設施。我們又設立了多條熱線處理查詢。在計劃推出初期,同事們每日需處理超過100項查詢。」邱女士說。

至2020年8月底公務員恢復正常上班之後,註冊組的督察便立即開始前往各申請資助的工場進行核實工作。為加快核實申請資格,註冊組要從其他組別借調督察,增加人手,其間,進行了600多次的工場實地查察。結果成功地在短短四個月內處理所有申請,最終有2879間合資格的車輛維修工場獲發50,000港元防疫抗疫基金資助,合共向行業發放了1.44億港元。

處理發放資助工作之後,邱女士和同事們還須為暫放一旁的恆常工作追回進度。不過,註冊組在今次行動中亦有意外收穫,除了加強與業界的溝通外,一些未有註冊的技工和工場亦主動辦理註冊申請手續,而兩個註冊計劃的電子化工作亦建立了基礎。邱女士尤其慶幸,在業界極需要扶持的時候,註冊組能夠為他們提供支援。這次行動顯示,註冊組除了處理註冊事宜外,亦與業界並肩,共同抗逆。